網絡平臺上防沉迷系統的設置,本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游戲上癮。但有人竟聲稱可以花錢解除……
5月19日,北青-北京頭條記者從杭州蕭山警方獲悉,破解游戲防沉迷已成為新型詐騙,一初中生為了盡情玩游戲,把家長手機里的近萬元全轉給了騙子。目前,犯罪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。

拿媽媽手機半小時 微信錢包被“清空”
“媽,手機借我一下,我看下老師發的作業。”小朱拿走了媽媽的手機,轉身進了房間……
過了大半小時,小朱的母親意識到不太對勁:“拿走我手機這么久,看老師發的作業也用不了那么久啊,這孩子在搞什么呢?”
然而當她再次拿回手機,盯著微信錢包里0元的余額,揉了揉眼睛,又刷新了幾次,
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發出靈魂質問:“我微信里的錢呢?”
為了能痛痛快快玩游戲,日前,14歲的初中生小朱偷偷用媽媽的手機,分四次向他人轉賬共計8999.85元,來“解除游戲里的防沉迷”,沒想到落入了網友精心設下的騙局。
據了解,小朱平時比較愛玩王者榮耀手游,由于是未成年人,根據國家法律規定,其游戲賬號每天登錄的時間受到限制,到時間后會被系統強制下線。
案發當天,他在抖音平臺上認識了一位網友,對方自稱“可以用軟件解除防沉迷程序”,信以為真的小朱便添加對方為QQ好友,兩人在QQ上聊了起來。為了每天能有更多時間玩游戲,小朱便按照對方要求拿來了媽媽的手機,還特意將房門上了鎖。
在聊天過程中,對方發來一個二維碼要小朱用其媽媽的手機掃一下,稱“解綁需要通過微信授權驗證”,小朱通過掃碼后,手機界面上就顯示出“ipad已登錄”。
接著,對方要求“驗證個人賬戶實名制情況”,謊稱需要將家長微信里的錢在平臺內進行流轉后才可以驗證完畢,并承諾“通過驗證后,錢會原路退回”,小朱便按照對方要求,多次用其媽媽的手機掃描二維碼轉賬,但當其轉賬完畢后,對方卻把他拉黑了……
這時他的媽媽陳女士剛好敲門要回手機,看到手機上的記錄,驚覺兒子被騙了,立馬向警方報警。
不承認被“做局” 還想再加騙子好友
接警后,城廂派出所民輔警立即趕到現場,通過查看小朱和對方的聊天記錄,可以確定這是一起虛假購物類詐騙。
可小朱并不愿承認自己被騙,還在傻傻地等騙子給他解除游戲限制。期間,還和自己媽媽起了爭執:“他已經操作了很多步了,就差那么點就好了,快讓我加回去,問他到底好了沒有。”
“你讓我再跟他說說,說不定錢就回來了……”小朱仍認為對方不是騙子。
陳女士著急地說:“你真是游戲玩得把腦子玩壞了,為什么還不相信呢?我從來沒想過這種事情會發生在你的身上,幸虧這里只有9000多,我綁定的卡里還有十多萬,你全部給我轉過去怎么辦呢?”
民警也勸阻小朱,“孩子,不要再相信他們了,他們都有專業話術,你說不過他們的,還有可能被繞進去,到時候損失得更多。你和你媽媽跟我們去趟派出所,我們把事情的詳細經過說清楚,看能不能挽回損失。”
小朱聽了以后,終于承認被騙的事實,和媽媽一起到派出所把事情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警方。
接下來的時間里,辦案民警盧晨丹及時取證固證,迅速開展偵查工作。經分析研判,明確了嫌疑人的身份:18歲林某是廣東人。4月8日,蕭山警方在廣東將嫌疑人抓獲。在審訊中,他對自己實施詐騙的行為供認不諱。“我當時是沒有錢用了……”林某低著頭辯解。
目前,林某已被蕭山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,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。林某的家屬也已將8999.85元返還給陳女士。

提醒家長注意:管好手機和密碼
警方解釋,其實犯罪嫌疑人的手法并不高明,只是抓住了孩子們貪玩的心理才有了可乘之機。
詐騙分子通常在抖音、QQ群、貼吧等地發布虛假廣告,稱自己可以幫忙解除防沉迷限制。一開始收取的費用并不貴,只要幾十元,但當玩家付了費后,詐騙分子就會開始以各種理由要求玩家繼續付費,或者騙取未成年人提供家長微信賬號、密碼或銀行卡號等信息,最終將微信上的零錢轉走。
由于未成年人心性不夠成熟,容易受到欺騙和誘惑。所以家長一定要多留意,一方面要時常對孩子進行警示教育,加強其防范意識;另一方面要管理好手機密碼、支付密碼等重要數據,謹防孩子“胡亂”花錢。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 請發送郵件至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